close

在不知還要多久的復健訓練過程中,最近要努力的是去增加最大肌力,於是去體驗醫生推薦的訓練老師。

 

結果,50分鐘的課,除了評估之外,都在做矯正訓練。

 

老師真是非常專業和嚴格。

 

「我們暖身一下,幫我肘撐平板式。嗯.......還不錯.......現在幫我掌撐平板式,對你來說應該是很輕鬆。」

 

我深深覺得還沒暖身,身體殘留感覺清晰的痠痛感一直阻礙我喚醒「深層」肌肉。

 

「咦....可是怎麼有點想要抖呢?」

 

我努力啟動核心,決心不要再被老師嘲諷。結果他把一顆瑜珈球放在背上。

 

「把高度降成肘撐。」

「喔~你動了~」老師把球從地上撿起來。

 

「可惡……你沒看到我左腰肌比較大塊、下背本來就不平嗎?」我內心很想辯解。

 

總之放著一顆球在背上那邊肘撐掌撐上下了幾次,我確保現在核心真是充分被啟動了,微喘......

 

下一步老師叫我做四足跪姿,活動脊椎。我已知自己胸椎段比較弱,但貓牛式做得還可以。

 

「這裡(指腰椎)比較厲害,我不要看它表現,我們來練胸椎。」

 

「我不是應該要練核心腰髖的穩定和臀的肌力嗎?」內心很想提問但無法挑戰專業,只好把話吞進去。

 

「你現在只能動這裡(指胸椎段)。」

 

努力拿出我的contraction意象來收胸口。

 

「你胸口只能收到這樣嗎?再收多一點啊~」

 

我真的是胸口被捅一刀但也真的無法再收......

 

「咦......這裡(指胸椎腰椎連接處)怎麼動了?」

 

終於知道脊椎被操有這麼多種操法,也深刻體會人體之連動性。儘管做的是isolation的訓練,明明動的是胸椎,但緊和痛的張力全在不動的薦椎;反之,活動處換到腰薦時,緊痛壓力跑到不動的頸椎。

 

其他訓練內容就不敘述了,大多透過低強度、喚醒連結深層小肌肉、動作角度由小而大,不僅需要清楚覺察施力狀態,還需要很多意象來處理身體的空間感。而老師力求動作正確完美,小小一兩度、一公分以下的偏離,就會被指出矯正調整,需要非常清醒而努力。原來,有這麼多訓練招式,開眼界了。

 

結束時,老師交代回家功課。

 

「你的問題已經無法拆解因果關係,反正這也不重要。一定要先放鬆、再訓練,訓練完再放鬆。」

 

我......哪來那麼多美國時間?啊重訓勒?

 

我了解矯正訓練的目標是平衡正確,仍想釐清是否要考慮身體差異點,(例如我目前骨骼確實有歪斜旋轉不對稱),再設定合理的「完善動作標準」,並且想要知道矯正訓練跟阻力訓練的次序和搭配該如何安排。

 

不出所料被打槍。

 

「那跟骨架沒有關係,你怎麼控制肌肉就可以讓身體做出正確的動作。而且你做的運動不至於造成太大的不對稱。」

 

「所以我先不用加阻力?」還惦記著實際在運動時是必須要能夠在衝擊和施力受力下穩定控制。

 

「你現在低loading時控制穩定的能力都不夠,loading加大時鐵定更糟。回去好好練一下控制的能力再看接下來。」

 

這個打擊我有點無法釋懷,好像被打原形的感覺。好歹也是有努力打掉重練一些東西......自尊心受損就算了,我的訓練目的勒?

 

雖說矯正訓練可以從治本的角度調整骨盆歪斜旋轉的問題和不當的肌肉使用習慣,透過重複有意識的控制訓練,循序漸進將正確的動作模式內化成反射無意識的動作執行,但要多久時間呢?再說矯正訓練這麼高標準的正確動作執行要求,真的有人做的到嗎?

 

我更希望可以持續復健和訓練的進度,具體看到提升運動表現、降低受傷風險的結果。我需要改善的是我在「動」的時候的身體狀況和因應動能負荷的能力。哪可能真的一邊髖關節旋轉一邊不准旋轉、只有胸椎動腰薦椎不動呢?

 

真的有點悶,所以忍不住想探詢醫生的看法(其實是想抱怨......)。

 

「我去上課了.......」

 

「感覺怎麼樣?」

 

「結果我根本沒重訓到,都在做矯正訓練......」

 

醫生一副知道老師有多機車,回說:「他們就是功能性訓練的想法做法。」

 

「矯正要的alignment跟我跳舞要的alignment些許不同,所以我被電得很慘啊…....」

 

「可是這樣有學到新的東西不是很好嗎?」

 

「話是沒有錯.......」

 

實在不能否認自己需要矯正,很多被血淋淋的電到的地方讓我發現盲點和代償的慣性,訓練手法也是到位(當下微妙又要命的深層施力所帶來的痠和不可控的碎動)。雖然悶,理論上完全有根據。

 

「那老師怎麼說?」

 

「他說我穩定控制力不夠好.......」

 

「你不是一直有在練嗎?是到底有多不穩啊???」

 

「這穩的標準怎麼界定呢???如果是以100%完美人體在執行100%完善動作的角度來評估,我真的是被電,但我應該也沒真的那麼不穩.......」

 

唉,一時不知怎麼敘述。

 

言歸正傳:「我知道穩定度控制力和負荷強度兩樣都要練......矯正調整和強化兩樣都要練......」

 

「對啊~」醫生的笑聲有點無奈,是認可現實和理想的距離嗎?

 

「但如果時間有限,以我現在的狀況,應該先以哪個為主呢?你是建議我要重訓的,不是嗎?」

 

「那你下次跟老師說,我們先把肌力練起來再來慢慢調整好嗎?」(醫生為什麼你突然變成有點撒嬌的語氣,是要這樣說才有用是不是?)

 

總之,練也沒有損失,就試著把矯正的回家功課放進訓練菜單,所謂「莫以事小而不為之」,問題差在練幾下、練多細。至於要不要再去上課,再考慮一下自己的決心、耐心和口袋深度好了。以那樣顯微鏡似的訓練,就算自認覺察和調整能力還夠細微,但不靠老師幫忙盯幫忙釘還真會有抓龜走鱉的時候。只是,時間和金錢啊~~~得現實地計算CP值和ROI........

 

是否真的有最適的解決方案?下篇待續.......

arrow
arrow

    vibrant2narra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