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近兩年參與coursera,這堂課拖延學習的程度超越以往。我已經忘了這四週的課,我重置了完成deadline幾次才終於上完。工作塞車生產力不佳、時間管理有差錯是原因,選了和過往學習經驗相較遙遠的題材也有關係。

 

這堂課,名為(基礎)運動科學(概論),原本看簡介是屬於通識那種101等級而已,以為自己可以輕易完成。想不到,每堂課大概得花老師講課時間2-3倍時間去學習。

 

沒用英文上過生物、化學果然就是一大門檻。總是用字根猜生字實在不是辦法,有些地方不看script還真不知道老師在說什麼,生字超多,又一直背不起來,連筆記拼字都要多花時間。一度想要來做單字卡(glocuse, glocogen, glycolysis, glycogenolysis, glucagon, glycogen……),發展一下單字記憶法,誰是誰的基本型、誰是誰加了誰的化學作用之類的........

 

要活化腦細胞,確實得學點不熟的東西,有掙扎感才會啟動不常用的腦去工作.......

 

儘管在稍稍瞭解後會微弱地喚起二三十年前的「理科」記憶(想當年我當過生物和理化小老師欸......是憑什麼啊?),實在無法用自己的話(用英文)記筆記、回答解釋題。總有種話卡在喉嚨講不出口的感覺,隱約好像知道重點在哪、知道該怎麼回答問題,卻沒有把握,英文能力故障,用字造句非常卡。(但誠實說,可能用中文也是一樣講不清楚.....)

 

例如有一題:請解釋,對耐力型競技的運動員而言,為何擁有較高比例的Type I 肌肉纖維對運動表現較有利?

 

隱約知道回答的大意要包括:耐力型競技在體能上和生理機制上的需求特點在哪,然後要講一下Type I肌肉纖維的特性,接著連結一下兩件事的關係。可是,我無法憑藉腦子裡的理解和記憶直接回答,寫清楚,用對字,不得不回去翻筆記,複製老師用的字眼......orz.

 

正所謂隔行如隔山啊~

 

一路上努力趕上進度,但沒能找出破解學習遲緩的有效方法,所以進度很慢。記憶和理解十分短命,短到無法內化,就好像沒留住什麼一樣。這種撞牆感,讓人意識到彈性和多元學習模式的必要性,用文組的思路和習慣來學理科的東西,是行不通的。

 

至於課程內容本身,因為非常基礎概論,上課確實會感覺無聊。我可是一點也沒興趣去知道細胞到底是怎麼產生能量的,產生能量的方式和燃料會隨著時間或者活動形式特性如何改變(雖說,這些事就是攸關新陳代謝的機制)。可是,如果不知道這些基本,是很難判斷很多資訊的真偽。例如,到底運動前後要吃什麼?哪種運動比較好之類?

 

告訴自己要耐住性子,凡事要從很乾的基礎來,瞭解基礎之後,再回歸個體狀態和運動訓練的目的,才知道所謂合宜的解方和訓練菜單該怎麼設計,也才能判斷各方說法是否有學理基礎,還是只是一些以訛傳訛的話題性話術,或者是偏頗抽樣結果的推論。

 

總之還是有收穫的。但這也確實是個好經驗來打擊一下自己:如果真的想轉行,隔行如隔山,除了熱情意志之外,思路、方法、心態、知識、能力,全部都需要學習調整,然後花時間心力熟練上手。

 

難怪我總是很欣賞哪種文理通吃、會寫code、會畫圖還辯才無礙的跨界全才們,這腦袋的容量和運作機制有過人之處。但同時,對於專業人士也是非常敬佩,某些領域的知識,真的需要仰賴專業專精的專才,來幫助普羅大眾。

 

這時,我就很佩服可以整理這張圖的人,完整又清楚。(有專業+能視覺溝通 = 對素人有幫助)

 

ATP production during exercise.png

photo source: https://content.openclass.com/eps/pearson-reader/api/item/ab914c98-1923-486b-bdb4-b9187be18b9e/1/file/silverthornHP7-071415-MJ-BO/OPS/s9ml/chapter25/filep7000495934000000000000000008412.xhtml

 

不過,如果沒上過這堂概論課,熊熊看到這張圖也還是不知道到底這些箭頭來箭頭去是怎麼一回事。

 

先祈禱期末作業會過關.......至於下一堂課,我再好好選擇一下題材.......

 

arrow
arrow

    vibrant2narra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