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真正嚴肅起來要動手準備PhD的事後,我發現了自己的畏縮和恐懼,內心的軟弱反應在自我懷疑上頭,透露了最初動機是出於逃避所嫌惡不滿的現況,而不是去追求嚮往能夠自我激勵的理想。

 

於是,我又開始批判自己。

 

社會心理學、組織行為和行為科學的範疇,幸運地搜尋到一位可能有機會搭配研究方向的老師。但自己對命題的範圍和自己真正興趣之所在,仍無法清晰具體而且自信有感地釐清,或者,好似在一ㄧ盤點哪些工作中遭遇到的客戶組織狀況,面對太多實際經驗值上的問題無法取捨。這種不明的狀態,會讓我連修改CV和寫第一封聯絡信都寫不好。難道這反映出,這個研究範疇並非我真正有動機研究的方向,而是出自於功利務實考慮的選擇(就容易把它跟工作經驗與日後工作的價碼找到合理連結)?

 

表演藝術和心理學的範疇,命題似乎能有清晰的論述,找到的老師看起來也蠻缺研究人手的,好像可以容易開始談一些研究的可能性。可自己卻一點信心也沒,畢竟這兩個學科我都非科班出身,也沒有正式相關的實務經驗,充其量只是業餘興趣。不免擔心,有動機有意願,就夠有說服力嗎?會不會有非常多研究知識學科專業的動需要補?對方不無可能叫我還是乖乖先從碩士開始.......當然,也是擔心之後出路......

 

想到連CV、研究動機粗略計畫等等都還沒開始動筆,想到自己連簡單英文對話都卡卡,想到老師和校方會從這些初步溝通就開始評量你實際是什麼材料,想到必須高度密集且需兼具品質和素質地用英文溝通表達說服辯論,而且無時無刻要真的有料地實踐「批判性思考」,我就感到疲累,我就感到害怕,我就感到心虛。突然產生的退縮念頭,突然覺得好像沒有「非這樣做不可」,突然覺得年輕時那個guts,從愛面子而來的guts,從太太太厭惡自己處境而需脫逃所產生的guts,離自己好遠,超乎15年20年的遠,不復存在。

 

原來舒適圈待久了,時間所造成距離是倍數被放大的,那種安逸的心會開始扎根發芽,戰鬥力會磨鈍,還可以心安理得地說「年紀大了,難免保守嘛~」還當藉口。

 

原來,我還是被「受人評斷檢驗」這種事所苦,我還是被「不想輸」的面子問題給困住,我還是想確保自己成功,想要完美,想要證明自己的特別和優越,我還是擔心自己不再是從前擁有某些優勢的自己。當感覺到自己的能力無法應對挑戰時,就用各種藉口來解釋自己的失去興趣,然後自責,認為自己軟弱。

 

原來,自以為有的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是假的,定型心態(fixed mindset)並不想離開。

 

巧合地,看到兩位老師的po文。一位說要歸零,找回一無所有時那種奮戰的初衷和勇氣。一位說要超越前,都是不舒服的,沒有不舒服,就沒有超越進步的機會。

 

暫時,這阻止了我想放棄的怯懦。連做都還沒做,怎麼能畏縮?

 

去擁抱挑戰、奮鬥、批評、挫折這些令人感到危險害怕疲累的東西,當然不容易。顯然,我距離超越進步,還很遙遠。

 

究竟行不行,還是得先試試看。就計畫,然後執行吧~(自我喊話!)

arrow
arrow

    vibrant2narra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