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倫敦行將近兩個星期的時間,情緒有著前所未有的穩定和平靜。回想起來,我覺得「簡化」和「單純」應該是關鍵。
回歸這次旅行的目的:希望跟現實的壓力和煩惱暫時斷線,放空休息;從一種懷舊情懷之中再充電。
大概是因為相當專注於這樣的目的,過著非常簡化的行程和作息,帶著懷舊的濾鏡,尋找周遭的變與不變。單純覺察觀察身旁的一切,單純接收接受當下的發生的事件和狀況,可以直接感覺到真正發生的what it is,中立的心情和態度,不帶任何評斷,很少 ”I think what it is ”。
不過,在倫敦時也不是每天都是順利愉快的。
某天,出門從樓梯滑倒、圍巾勾到脫線、忘了補錢進錢包而手頭窘迫、買票買東西一直遇到大排長龍、博物館逛完想喝茶休息因為警方收到安全警示把民眾全部疏散、沒帶傘卻下起雨......
這天,有太多事情沒照著自己期望發生......
要坐地鐵,沒意料到儲值金已用完, 閘門不開得回頭top up。一打開錢包才發現沒剩幾張鈔票,銅板又不夠儲值的基本門檻,只能用紙鈔top up。整個車站共有六台機器,只有一台可以收紙鈔找零現金。站務人員主動詢問乘客有無零錢或非現金支付的卡片,試著引導分散乘客到不同機台購票。只不過,大部份的乘客還是都必須排這台機器,一列十幾個人整齊排得好好的。
到了有名的Gail’s Bakery想買咖啡和麵包,小小的店塞不下等待的人龍,客人排到戶外吹冷風等著。裡面只有一位小姐在服務,無視人龍,她從容仔細為每位客人服務,客人也都安靜等她處理,沒有人顯露不耐毛躁的樣子。等我買完之後,另一位小姐穿上圍裙來上班,買客突然零星起來。
莫名的,在那些當下,認為這是「不正常、不符期望的狀況而因此感覺不舒服」的情緒完全沒有出現,因為事實的本身就是,大家排隊等待,總是會輪到。自己明明是很沒耐心的人,突然服了自己的心平氣和。
那天晚上回想,自我解嘲這是衰運大集合的一天,只是慶幸這樣的一天結束了,但沒有惱怒的情緒。或許因為我意識到,所謂「衰運」,是「感覺衰」這樣的情緒和念頭讓這一連串的事件是「衰」的,而不是那些事件和經驗本身是「衰」的。
我想起一位心理醫生的經驗分享。他說,他會遇到一些個案,案主在尋求協助的過程中只是不斷抱怨和自己鬼打牆,而不是單純「陳述事件」。他說,很多人並無法區分兩者的差別。陳述事件是要把狀況和問題客觀說出來,好讓醫生取得充足資訊來協助處理。抱怨則是帶著主觀和情緒,更糟的是,這些負面情緒和評斷不只掩蓋真正客觀的資訊,還限制當事人對客觀事實的覺察。
確實是如此吧?很多時候,我們的行為和感受並不是因為事實如何,而是我們「認為」那如何。單純看待實際發生什麼,應該會比起期望應該發生什麼要來得讓心情輕鬆。
對於情緒,我畢竟還在修煉中,日子的高低,情緒的起伏,在所難免。或許因為更專注每個當下,事情過去了就放下,整體感覺好像情緒相對穩定。
情緒平穩是種很好的感受(輕鬆無負擔、睡得好、有效控制食慾等等),有體驗過就更會希望能夠經常保持這樣的狀態。回來之後試著延續那樣的感覺,但回歸日常的情緒起伏幅度和頻率又顯著提高。
然而,有了好的比較基準是能夠提高覺察的。我發現可以透過一個很簡單的覺察標的來檢視自己的情緒狀態,那就是自己有否暗罵碎念。
要修煉情緒穩定,或許就從覺察自己何時又暗罵S,F字開始,然後減少停止消極負面的碎念自言自語。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