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跳高男孩向俊賢這次在世大運未能留下金牌僅以銅牌收場,但他的幕後花絮又讓我眼界大開。
天下雜誌以他為主角製作了一系列影片。
首先是這段跳高能力的分析。果然,要彈跳得越高,要踩得越深。而跳躍與落地身體所承受的重量無比驚人(所以之前是跳躍落地的扭傷那麼慘烈真不是玩笑話),因此身體肌力訓練的不可輕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DpEvrZYzis
為了解決問題、提升能力,他到瑞典求教於奧運金牌選手Stefan Holm。這段訓練的集錦讓人印象深刻。
瑞典教練先不教任何技巧,只鍛鍊一件事。
跳高一切一切的關鍵,就是腳,需要穩定有力的腳。看到向俊賢的問題,立刻開出毫不留情的訓練菜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4ZxvyNTPds
訓練片段:1:20-3:00, 4:35 ~
裡面的軟墊訓練果然是穩定腳踝的好朋友,之前腳嚴重扭傷後我的教練也是設計很多復健訓練是在軟墊上做。
不過這邊國際級運動員跳躍所需要的訓練強度當然不是一般人所必要。然而,這些訓練也並非陌生,因為在不同類別的身體訓練裡也有類似的要求,只是訓練組合不同。
不管從事什麼運動,我想髖關節、膝蓋、腳踝、腳掌的alignment永遠是重要的。從體適能squat、舞蹈的plie、跑步落地、到這種高強度爆發力跳躍的起跳與落地,只要有角度偏差,就有受傷的風險。
再者,核心核心核心。除了要穩定脊椎之外,要把身體最重的骨盆位置和最大塊肌群帶著走,最有效率的地方就是核心了。核心不穩,果真的是成為移動的最大負擔。
很多時候,老師會說,訓練重質不重量,正確的體位位置與肌肉使用才是重點。然而經過某個階段之後,訓練的量是必要的,由此才能累積突破肌力的極限。
運動是如此,很多事都是如此,回到根本務實扎根,才能談精進、才能談突破。只是找尋花俏的「技巧」或是速效的捷徑,有效的話是僥倖,但大部份時候,那只會是一種幻想。
這影片增進了動力,該好好耐心繼續一些相似乏味又不夠「有感」復健訓練,才有機會繼續保有自己相對有優勢的跳躍能力。
順便紀錄一下腳傷滿三個月.......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