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對自我中心有褒義,原因是有太多迷失在外在制約、人云亦云、無法堅持立場、欠缺獨立思考能力的人。因此,會聽到他人的評論:「很羨慕你知道自己要什麼,不為外在趨向所動」、「你敢在他面前講這種話,覺得你能堅持自己的觀點和立場很不簡單」、「佩服你能規律運動、控制飲食、保養自己」之類的。
姑且不論是否是真的讚美或正面評價,我經常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為自己貌似具有「自我中心」解釋:
說詞一,「我只是比較自私」(相對於那種願意為他人付出貢獻的)。
說詞二,「我自戀(我只愛自己)」(相對於那種能夠關愛他人、為他人利益做出調整和妥協的)。
事實是,我的自我中心是處於一種欠缺下的假面,這兩種說詞都是藉口和煙幕彈。
佛洛姆一個直拳揮來,我倒地不起,嗚著鼻子但鼻血直流.......
「現代人的自私,是不是真正對他自己的關懷?他是不是把自己當作一個具備理智、情感與感性種種儲能的個人來看待、來關懷?......他的自私究竟是自愛,或正是由於缺乏自愛?」(《愛的藝術》p. 85)
「自私的人總是焦急地關心自己,永不滿足、永遠焦躁不安,永遠害怕得到的不夠多、害怕錯失了什麼,或被剝奪了什麼。他非常嫉妒可能擁有更多的人。如果我們進一步觀察 — 特別是無意識的動態 — 就會發現這類人基本上不喜歡自己,反而深深地厭惡自己。」(《逃避自由》p.141)
「『自私』正是根植於對自我缺乏正面情感。不喜歡自己、不讚許自己的人,對自我經常焦慮不安,他欠缺那種必須真正喜歡和肯定自己才能存在的內在安全感。正因為他欠缺最基本的安全與滿足,所以他必須掛念自己,貪心地為自己取得一切。」(《逃避自由》p.141)
「自私顯然排斥對他人的任何真誠關懷。......他對於外在世界只從一個觀點去看:他能取得的是什麼。對他人的需要,他缺乏興趣,對他人的尊敬和人格,他缺乏尊重。除了自己,他什麼都看不到;對任何人任何事物他都從對他是否有利來判斷;他從基本上就是不能夠愛的。......自私的人並非對自己愛得太多,而是愛得太少;事實上,他很恨自己。他這種對自己愛及照顧的缺乏 — 這只是他缺乏建設性性格的徵候之一 — 使他的生命空虛與受挫。他必然是不幸的,並且焦急著想從生活中攫取被自己從中阻撓的幸福滿足。外表上他似乎對自己照顧過分,實際上他只是徒勞無益地想掩蓋和補償他的失敗 — 他對於真正自己的照顧。」(《愛的藝術》p. 87)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所謂自戀型的人身上,這種人不太在乎是否取得一切,只是一心崇拜、讚賞自己。表面上看來,自戀者似乎非常喜愛自己,但其實他們並不喜歡自己,他們的自戀就像自私一樣,基本上是一種缺乏自愛而做出的過度補償。」(《逃避自由》p.141)
「『自私』是根植於對真實自我缺乏肯定的愛,而『真實自我』指的是擁有發展可能性的整體個人。作為現代人活動目的的那個自我只是社會性自我,由個人扮演的角色所構成,是人在社會中客觀功能的主觀偽裝。現代人的自私,是一種因為真實自我嚴重挫敗而產生的貪婪,他的目標是社會性自我。現代人雖然看似以極端維護自己為特色,其實他的自我已經被削弱,化為整個真實自我的碎片 — 知能與意志力 — 而排除整體人格中的其他部分。」(《逃避自由》p.142)
事實是,會說自己自私和自戀,是因為還不夠自愛/愛自己,不能夠自愛/愛自己。這一切歸結到一個非常根本的課題:欠缺愛的能力。
「真誠的愛是建設性的人格之表露,它含有照顧、尊重、責任和了解。它不是被他人所影響而產生的『傾向』,而是一種主動的努力,是為被愛者的成長和幸福而作的努力,這努力的根基是自己愛的能力。」(《愛的藝術》p. 86)
「我的自我必然和他人一樣可以作為我的愛的對象。對於自己的生命、幸福、成長及自由之肯定,是置根於自己愛的能力,亦即照顧、尊重、責任和了解。」(《愛的藝術》p. 86)
事情大條.......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