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進入無止境開坑卻無法收耕的傾向。也不是都沒有填坑,只是接受到的刺激、消化後倒出來的、與能夠了結歸檔的量,完全不成比例。

 

像是有兩篇《慾望XX》的文,卡了快一個月,才收了一篇。一種寫文便秘的狀態。

 

不僅如此,腦霧問題好像變嚴重:會突然忘記剛冒出來的念頭,熊熊想不出合適或意圖想用的字眼,想到的字突然想不出來怎麼寫.....這該如何是好?

 

例:蓊蓊鬱鬱、崢嶸

那個很多草,感覺很茂盛很綠;那個高聳,石頭很多,稜角突出

完全就是一種只出現這字「模糊外型」的印象,然後寫不出用哪個邊、裡面到底放了什麼,還注音拼不出來。需要開始準備一個修辭字彙筆記本.......

 

看樣子更是需要閱讀來補充漸漸流失的字彙庫,並且需要手寫,重新把退化的語言能力激活,好好慢慢寫字,把心安靜下來。

 

電腦打字的作業模式下,很容易進入「先寫再編輯、先存檔再說」書寫方法。過往的「先有綱要主旨觀點論述再發展、起承轉合」的思維運作能力漸漸退化。不知這是否是一種矯枉過正,畢竟這幾年嘗試進行一種「隨心所欲、筆隨心到」的練習,減少因為「沒想清楚」的停滯。

 

吳爾芙(Virginia Woolf)曾在她自己的日記中寫著:

 

“I note however that this diary writing does not count as writing, since I have just re-read my year’s diary and am much struck by the rapid haphazard gallop at which it swings along, sometimes indeed jerking almost intolerably over the cobbles. Still if it were not written rather faster than the fastest type-writing, if I stopped and took thought, it would never be written at all; and the advantage of the method is that it sweeps up accidentally several stray matters which I should exclude if I hesitated, but which are the diamonds of the dustheap.”

 

我也相信,寫下必留痕跡。總有一天回頭,搞不好還有新體悟,或好幾篇、不同段落可以整合出新東西。(前提是要找得出檔案和段落內容.......)

 

總之,目的不同,需要的能力不同,練習精進的方法不同,結構書寫和自由書寫的兩種能力都必須訓練和練習才是。

 

我突然覺得現在學測中作文可以拿高分的同學們真的不簡單。他們成長在斷裂化的時代,卻仍然能夠在時間壓力下,用手寫,有條理地把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還要言之有物,動之以情。這想必來自日常練習,不僅要閱讀,有意識地接收訊息,更要對生活保持好奇心,心胸開放做觀察,對經驗和體驗充滿覺察和反思,或許也真的要多思考,動手寫。

 

如果要靠寫文過活或認真精進文字,應該會需要很多這個吧?

IMG_6170.jpg

IMG_6292.jpg

photo source: 版主自攝

(是說好的咖啡館環境有助探索和思考沈澱.......)

 

附帶一個最近聽到的讀者作家對話:

 

問:「感覺老師您透過寫作得到療癒了~」

答:「這我不敢說,療癒和憂鬱的機會大概一半一半......」

 

感覺吃(好吃/好的)東西會得到滋養~

這可不一定,吸收消化和便秘脹氣的機會大概一半一半.....

 

延伸閱讀:霧煞煞

 

 

arrow
arrow

    vibrant2narra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