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每年十月十日訂為世界心理健康日(World Mental Health Day),希望提高大眾對於心理健康的重視,增進對精神疾病的認識。

 

身體/生理健康往往有具體、易觀察的症狀,若需要進行治療或改善,方針方法和評估結果已有相對明確準則和指標。但對於心理健康與人如何在社會生活,卻未必為人認識和重視,甚至還常有偏見。

 

精神疾病處於心理健康量度的極端,但心理健康影響的層面和它會顯化的管道多元。事實上,處於心理「亞」健康的人口比例,可能超乎你我想像。

 

當你並非絕對身心健康時,反應在生理上的症狀大概是:身體感覺不舒服/不對勁,但說不上到底是哪裡;稍稍具體ㄧ點的就像是腸胃不順、睡不好、頭暈頭痛。真的去檢查也沒大事、沒問題,經常被問「你是不是容易緊張?你是不是壓力有點大?你是不是作息不正常?」,然後被囑咐要「學會紓壓、多放鬆」。再稍嚴重一點的,可能被診斷為「自律神經失調」,也許透過一些藥物處方和心理諮商的建議來幫助恢復。

 

當然,身心是一體的。身體生病的答案心知道,同理,心理生病身體也好不到哪去。

 

我個人大概大小程度不等的憂鬱症發作三五次,經歷過那些痛苦,也就更激發自己去面對處理心理健康的課題。

 

曾經有段時間,學習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幫助我擴充對應內在世界的視野和方法工具箱。

 

其中收穫最大的是性格優勢(Character Strengths)。這個架構除了幫助我認識自己、透過自身優勢性格來回應困境之外,更具革新意義的地方在於破除「以症狀作為診斷心理疾病」、負面表述的評估系統(如果你沒有xxx,你就是OOO;因為你無法xxx,你就是OOO)。

 

發展出性格優勢架構的Chris Peterson教授指出,每個人所具備的性格優勢,如果適切發揮,他/她就會過得快樂。然而,這些優勢,若過度發揮或發揮不足,那就會是心理疾病產生的源頭。

 

例如,自律是我的性格優勢強項,當它被過度發揮時,那就變成一種壓抑。壓抑久了,想當然爾某天會出事.......

 

因此在臨床介入的治療手法上,與其聚焦在要求病人「解決問題」,他傾向鼓勵性格優勢(該個案本來的傾向)適當發揮,作為治療手法。

 

例如因為過度自律產生的壓抑所導致的心理問題,可以回到「調節」自律的程度,讓自律這個優勢強項「減量」:偶爾稍微放縱任性,意味著多去感受(甚至)帶著某些「衝動」的直覺,不需事事要掌控在手,按表操課。這或許就是一種減壓的做法。

 

以本人個性太多自我要求、追求完美,確實很容易陷入焦慮沮喪。

 

之前看到這張圖就有很深的感觸。

 

real support.jpg

photo source: https://www.facebook.com/susandavidphd/photos/a.151751478550748/1232269433832275/?type=3&theater

 

越是看似樂觀、積極、強壯、自信的人,往往承受的壓力更大,不僅為了回應自身,還為了回應他人的期待。一昧的「加油、你可以的」,其實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有時,走出幽谷的最好支持,只是單純的傾聽和陪伴,接受不如人願的現實。

 

以往總是在人前表現堅強,還要自我喊話打氣。慢慢走到現在發現,不需要過度強顏歡笑,我會以強化復原力/堅毅力(resilience)作為心理健康的目標。

 

人生海海,世界會變,你會變,哪有永遠順遂的運(命?)。你可以沮喪、挫敗、情緒失控、承認懦弱無能和擺爛,但重點是要能夠儘快從低潮或暴怒中恢復到一個平順和諧的狀態,也就是重回一個平靜的狀態(Peace of Mind)。

 

尊重、同理、關懷、理解、溝通、接納,對象不僅是自己,也包括他人。生活在一個群體的社會,你可能需要被協助,你也可能可以協助他人。所以增進的心理健康的認識與了解,有更多自助助人的意義。

 

要離苦得樂、抵達內心總是喜樂的境界,對凡人來說太難、要修。但還是要修~

 

 

「我們人類擁有辨別是非的睿智,這就是創造內在平靜、內心安樂的主因,同時,這也是種種期盼和猜疑的助緣。總之,內心的平靜極為重要!

 

若能在意識的層次上維持平靜的狀態,將不受感官根識的影響;即便身體患病,卻不受身根的影響,因為此時的意識安樂已然超勝身根的感受,這絕對做得到。

 

尤其是對修練自他相換、菩提心者而言,更會樂取他人之苦,進而轉違緣為助緣。為此,應以智慧為主因,而去成辦心智的寧靜。」

 

- 達賴喇嘛

 

https://www.facebook.com/watch/?ref=saved&v=353712315894713

 

 

參考資料:

https://positiveorgs.bus.umich.edu/news/chris-petersons-unfinished-masterwork-a-strengths-based-perspective-of-mental-illness/

arrow
arrow

    vibrant2narra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