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焦慮是自由的頭暈目眩。 — 齊克果

Anxiety is the dizziness of freedom. — Søren Aabye Kierkegaard

 

有人說,光是要讀懂這句話的意思就夠讓人焦慮了.......

 

同感,最近焦慮的我,並不介意多點焦慮來試著探討焦慮為何物。

 

 

焦慮和自由,都與自我有關。

 

焦慮是人存在的證據

 

被稱為存在主義之父的齊克果認為,存在是個動詞,是選擇成為自己的可能性,而人的生命即是在每個剎那間做抉擇、選擇成為自己的過程。

 

當我們意識到人生無常、生命並非已被設定的這個事實,我們很自然適切的反應會是一種對現在有所苦惱與對未來有所畏懼的情緒。這就是焦慮,它帶著壓迫、讓人侷促不安,是人類所不喜歡的情感和情緒。但它無時無刻伴隨著我們,是人類最真實的情感。

 

選擇成為自己的冒險

 

人存在所需面臨的兩種終極選擇:選擇成為自己或選擇不要成為自己。後者,顯然較輕鬆容易,因為只是需要照著別人的期望去做,可預期,可降低處於群體中的突兀和可能發生的衝突。透過避免面對自己、選擇不要成為自己,人得以避免焦慮的情緒。

 

面對可能改變某個未來結果的環節,我們卻也擁有絕對的自由去做我們想要做的決定。可是,這就是一種冒險,存在著不確定性和各種可能性,我們為自己的決定全然負責,承擔後果 。因此這樣的一種冒險導致焦慮。

 

自由的頭暈目眩

 

在生命的每個時刻,事事都可能改變。這每個時刻之間的因果與關聯存在著跳躍(不連續),是科學未曾解釋也無法解釋的。自由總是在這種時候出現。

 

如同站在高處下望裂豁深處,頓時產生頭暈目眩、令人不舒服(或膽怯)的感覺。往下看這件事是我的選擇,我的自由。如果我不下看著深淵,我就不會覺得頭昏。但往往因為我想知道、我好奇那深淵是怎麼一回事,而且我知道當我往下望的同時,我得讓自己站穩免得掉下去。看下去才知道看下去會有什麼可能性,做出這個決定的結果引發頭暈目眩。

 

焦慮是我們的良師

 

羅洛梅(Rollo May,存在主義心理學家)說,焦慮本身具有毀滅性與建設性。

 

一派人士認為,焦慮是無意義的庸人自擾,焦慮是一種負面的情緒,累積焦慮可能引發沈鬱、暴躁、甚至絕望,需消除、減少、避免它對生活的影響。

 

存在主義則給予焦慮正面的解釋。當新的可能性產生時,焦慮也隨之浮現,那代表你「有可能」選擇做自己。我們的挑戰不在於避免這樣的感覺,或被其麻痺,而在於學會承認並了解這樣感覺所提供的選擇,因為有選擇才有自由。

 

齊克果認為:缺乏生氣之人,才能免於焦慮;平庸愚蠢之人,才會輕忽這樣的感覺,將其視為疾病或避之惟恐不及。

 

感謝良師齊克果的觀點 - 我帶著生氣還活著。

 

延伸閱讀:

焦慮與粉刺:http://vibrant2narrate.pixnet.net/blog/post/105364313-焦慮與粉刺

arrow
arrow

    vibrant2narra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