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線上課程即將滿兩個月。
第一個月的第一堂課是概論,內容以許多背景觀念的講述為主,要通過課程的條件也相對單純,大多僅是一些可以重複考到分數過的測驗和沒有評分條件的心得分享而已,花不了太多時間。在這堂課,除了內容之外,我最大的收穫算是養成學習紀律、找出學習的節奏。
到了第二堂課,內容攸關概念與技巧的應用,我以為「應用」這種更為實務的主題會吸引學生參與。但頗令人意外,修習人數遠遠不及概論課。
一開始我不以為意,以為上課模式類似概論課,可以仗著學習紀律一一闖關。但上完第三週,我瞭解為何這門課的上課人數越來越少,因為課程對於學生投入的要求越來越高。
不像概論課有一大堆文獻回顧,這堂課的原理原則本身不難也不多,著眼實務應用,非常平易近人。這堂課教授的講述比起概論課甚至是更加精要,句句重點。把課聽完可以飛快,但是要讓進度前進就不簡單,不只是作業多(一週平均有4-5項),還都需要好好停下來思考、回顧,無法用簡短段落交代完畢的那種。而且最好是真的有乖乖寫下作業草稿,否則每週結尾大作業鐵定得從零開始。
而每週結尾的大作業,問題越來越簡要。第ㄧ、二週還有指向性,但到了第三週只剩下「與同學分享你從本週作業活動中的心得」,換言之,作業回覆得整合整週的所有內容。評分指標說明看似輕描淡寫,可對細節的要求越來越無法混水摸魚或倚賴想像力,沒真的做作業根本寫不出來......orz.
例如,這禮拜的作業要求之一是進行一項「優勢對話」,得找個人來討論個人的優勢、如何在生活中均衡應用發揮之類的。
誰有空沒事來對話談人生啊、在沒幾天時間裡???好不容易凹了老妹,重點是對話還要言之有物,打屁不算。
週六晚跟老妹對話,逼得我在週日下午趕工,花了一些時間,打了落落長的作業(其實是為了要拿到滿分,所以必須要有「細節」)。大概是篇幅相對有份量,看似乖巧用心,居然收到疑似助教的回饋(因為寫著「謝謝你與『我們』分享.......確信你的這些思考會讓你對課程討論的概念有更深入的認識和體會.....希望你會喜歡接下來的課程。)
坦白說,還蠻驚訝,這種線上課程竟有助教在審閱作業。
坦白說,也感覺不錯,果然還是有著學生希望得到稱讚的情結在。
坦白說,再看一次自己作業的回覆,文法錯誤一堆,字彙貧乏,為了趕時間交卷,實在沒有耐心好好編輯檢查,需要深切檢討。(完全不像我文章review至少三遍的作風)
邁向第二堂課的最後一週,先看了內容,六項作業,結尾作業看似又是一個超大提問,有關人生目標之類的......我得好好規劃一下策略戰術才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