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Anatomical-Studies-Of-The-Shoulder.jpg

Photo source: https://www.leonardoda-vinci.org/Anatomical-Studies-Of-The-Shoulder.html

 

繼去年上了運動解剖學之後,這次來上生物力學。名稱對文組人來說挺高深的,但基本上是入門概念課。

 

這樣的課程貌似相關課系或專業的人才會上。若有公開開課的機會,也可能限定學員資格條件。所以,當初發現有這樣的課可上,真覺得老師們是佛心來著。

 

不過,這次上課的同學裡確實有七八成都算是專業人士了。有幾位甚至是某知名體育大學研究所畢業或在校研究生的,有些是在帶運動員/運動團隊的教練,有些是自己經營運動會館或工作室的教練,也有瑜珈老師,感覺都有很多實務操作經驗。

 

有時素人的好處就是空空的來,反而容易吸收,可以不恥下問沒包袱。

 

老師的學經歷專業和實務經驗全是科班專業等級的,並不會因為學生裡有素人就用些口條優勢來唬爛。時間有限,講授的深度廣度一定無法比照科班需求辦理,但就提供概論而言,功力強大的老師 —「深入淺出」的功力、「生活化舉例」的功力、引導理解的功力、視覺化溝通的功力、「搞笑不失專業」的功力 — 讓外行人都可以愉快吸收。

 

生物力學廣義來說是「將數學及力學原理應用在對生物系統之研究的一門科學」,狹義來說則是「研究作用於人體(或人所操作之物體)之內力或外力以及由這些力所產生運動的一門科學。」四整天的課程中,開場還是得複習一下大宗師牛頓三大定律,然後從組織(骨骼、肌肉、關節、結締組織等)的生物力學特性出發,稍稍探討人體應對外力時產生的反應,第三天探討分析了經典的步態(gait),最後一天則是研究異常步態和常見關節疾病。

 

為了讓學習有實感,老師會將理論與實際生活和運動中的情境串連,列舉臨床案例來講解,把常見問題提出來分析討論。

 

既然是生物力學,就需要看到「生物體」和「力量線」。老師實在很會畫圖,邊畫邊說邊問問題。一路跟著老師畫圖來加深印象,不只學到力量的走向,也複習了解剖學的骨骼肌肉,把之前上課的內容慢慢撿回來。

 

既然力學有關動作,當然要結合3D立體的動態說明。這動態就由老師親自下海模仿囉~他說學生物力學需要觀察力,然後當你越清楚動作產生的機制方式,也應該要模仿得越像。(沒錯,他真的很會模仿......)

 

但有東西,他就模仿不來,於是附上動態影片來輔助說明。只不過,影片實在殘忍血腥........

 

有種影片是用來講解,究竟外力怎麼施作造成身體骨折、韌帶斷掉、痛不欲生的。(競技精英運動員真是拿命在挑戰極限........)另一種影片則是異常步態,光是看影片中病人走路的樣子就可以感受到他們的辛苦,而必須對自己相對的健全身體心存感恩。最後一種影片是,萬一情況很嚴重會怎麼處理,基本上就是手術影片了。我真的覺得當外科醫生心臟要很大顆,看到那些畫面,說沒有任何反應是假的........我想我容忍驚悚畫面的程度有被磨練的到,這時候就體會到電腦動畫示意圖有其存在的價值。

 

上了有收穫的課就會有種感觸,好老師的價值很高。儘管他們不見得是發明發現什麼理論的人,但光是能夠清楚解釋轉譯這些知識,並讓學生認知到知識的重要性並能與日常連結,就是非常不容易的能力。

 

例如,之前自修上線上課程Science of Exercise裡的某些概念,在老師的解釋下終於清晰了。

 

線上課程可能只短短花了10分鐘解釋肌肉收縮的原理和其能量供給與力量輸出的關係。對於外行自學的我,一堆名詞多到我查完中文就累了,已無力進一步分別這些名詞間的差別和功能屬性。為了推進學習進度,自己就快快結論,反正就是「肌肉裡的細胞單元互相靠近了,所以就是收縮,因為有移動,就會需要能量,然後這個動能就是力量」。有夠「反正」不求甚解的混。

 

但在這堂課裡,老師至少花了1個小時在說肌肉收縮現象和肌肉的生物力學特性,過往「反正」到底怎麼發生的事總算冰雪剔透。小小的「嗯」一下用力,微觀來看還真是一堆事在發生著。

 

即使是基礎概念課,我都覺得學習收穫滿滿,為進一步研究的能力打底。面對各方各式資訊,能夠開始具備判斷能力,即便仍有不解,也會知道卡點在哪裡而知道怎麼問問題。而且老師安排的課程內容會著眼於實務上容易觀察遇見、有應用機會的案例和內容多加說明,讓我們「有感」,於是激發更多好奇心在日常中發現更多現象和問題。

 

上完課後再回頭去看「硬底」的書,確實比較能夠看得懂,開始能掌握脈絡邏輯而有耐心好好看下去了。

 

只是,上完這種課之後,都會覺得很「害」........

 

一方面是預知自己身體狀況(如果再不努力亡羊補牢)將是怎樣劣化趨勢、有哪些風險因子(退化性關節炎高風險族群啊我......),二方面悔不當初到了極點,怎麼這樣搞壞身體啊~扭傷拉傷慢性傷各種受傷的種種慢速倒帶重播給自己看。用自己身體的問題來理解問題(髖壞掉怎麼代償影響下肢之類的),雖是很有感,但也未免太殘酷了一點......

 

但必須深深感恩的是,現階段在處理的身體問題大多是運動和生活型態造成的,而不是病症,也不是意外,真的再怎麼抱怨也不用抱怨太多,就是乖乖認真調整、努力訓練。

 

尤其學到異常步態和主要關節疾病的時候,看看現在這年紀的這副軀殼,格外要好好感謝父母,生來沒有先天大問題,自小各方面父母給予的照料養成,讓我長大後是有餘裕決定自己的生活型態,生活在一個周圍環境狀況不至於讓自己的身體受到重大創傷或是損耗。而自己身體也是一路擔待我有時有意無意的傷害,現在出了問題,大概就是一種反應、抗議和警告吧~

 

有許多人是無法遠離那些危險因子而必須承擔身體損傷造成的後果,不論是先天還是後天的因素。回想復健診所裡的老弱病人們,對很多人來說,不退步就需要付出許多努力,不退步就是一種進步。或許這些來到復健診所的都還是幸運的,至少他們有時間金錢和照顧他們的人ㄧ同努力來為爭取生活/生命品質。世上還有許多人只能無奈接受傷病,不只無法延緩病程或老化,還可能受其折磨或加速衰退。

這影片就讓我為小男孩感到難過但也為他開心。

 

理解了更多生理功能的作用機制,進而能夠理解「失能」的前因後果,以後遇見有失能狀態的人時,應該要有更大的同理心和助人的意願才是。

 

我想很多這次來上課的專業教練們都是稟持著助人的意願而來。

 

空檔和一些體能教練聊到研習的動機和看法。一位教練說,要遇到一個「好好的人」,讓他透過體能訓練來提升表現,簡直可遇不可求。目前顧客有一種是「有問題要解決」的族群(醫生說我xxx,所以需要xxx);另一種族群,貌似沒有特別問題,也提出提升表現的需求(我要跑馬拉松、我要參加三鐵、我要增肌減肥),問題是慣性壞習慣很多、姿勢很爛,直接體能訓練,不僅效果有限,可能還會造成傷害。兩者的訓練處方都必須深思考量,還要好好跟客人溝通說明才行。

 

某位教練說,他的學生裡有一位太太,主要的運動是跳有氧舞蹈,現在想要去跑馬拉松。可是膝蓋不舒服好一陣子了,聽人家說重訓練肌力可以改善膝蓋的問題,於是開始上私人教練課。他想幫她先處理膝蓋不適,再規劃訓練準備跑馬。經評估,大腿太緊、ITB太緊、下肢alignment不好,所以訓練前要先幫她做放鬆,整體考量訓練課表,勸她調整有氧課的量。結果,太太每次一放鬆就痛得哇哇叫,開始罵教練,說來找他是想要做重訓的,幹嘛幫她放鬆,有混時間的嫌疑。有氧課也不想減量因為已經跳得很習慣、跟朋友一起跳,ㄧ定要跳。該教練完全是無奈,顧客有自己的認知而不願意接受專業處方.....

 

講著講著,教練們說,因為遇到的顧客幾乎沒有「好好的人」,持續進修學習必須更偏向物理治療,學放鬆、學評估、學矯正運動,才能接上本來體能訓練的科班本業。他們並不是想取代真正領域專家,包山包海地說自己都會,只是需要知道創造一個能夠發揮自己專業價值的條件而真正幫上客人的忙。如果只是單純執行客人提出的要求甚至是去討好客人,那稱不上專業。

 

知識和正確的心態觀念理應讓人做出正確的選擇和行動。知識就是力量,但力量要用對地方啊~(果然力學課心得,還是要用「力量」來做結尾.......)

 

後記1:

年紀大了,一天要坐著上課6-7小時,專注力還可以(感謝專注嚴謹的同學們,整體學習氣場很好),但腰真的受不了。也因為燒腦理解,下課後完全就想放空。同樣睡7小時,隔天的疲勞感還是很重!果然體能會衰退,腦力的續航力也會。但和身體一樣,用腦也需要練的,活化有其必要,不進則退,還能操練就要操練才行。

 

後記2:

基礎歸基礎,通則歸通則,臨床還是有很多變數要考慮,事後諸葛都很容易,但人體太複雜又太聰明,最後看到的狀況,往往已經是各種作用下的結果,要拆解成因然後對症下藥,就考驗功力了。你怎知今天這個人走進診間跛腳,究竟是肌肉骨骼的問題、神經系統的問題還是細菌感染的問題?生物力學只能解釋其中一些因果關係。有些狀況誤判還有救,有些狀況沒在時間內採取必要措施,可就是不可逆的悲劇了。平日真的多感恩,多積德,不幸出事希望遇到真正專業的貴人來幫一把才好.......orz

arrow
arrow

    vibrant2narra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