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惰是野心再加上勇氣喪失所得的結果。」《自卑與超越,p.148》
這是阿德勒(Alfred Adler)在分析幼兒心理狀態的篇章中,特別是關於么子的一個論述。
他說:「野心高得使人看不出有實現的希望時,自然會令人心灰意懶。有時候,最小的孩子不肯承認他有任何一種野心,但這是因為他希望每方面都超過別人,他希望不受拘束、唯我獨尊。」(p.148)
我雖然不再是個小孩,也不是老么,卻很有共鳴,雖然有點斷章取義,但感覺它解釋了我近來的懶惰。
幾年來嘗試掙脫被「完美主義」綁架限縮的迷思,但我知道潛意識性格和內心深處一直有種要贏、有成為最強的驅力。雖說我一直以來也不是那麼真的跳脫舒適圈有正港成長心態的人,總還是對於自己能夠成長是有所期待、抱著希望。
「為什麼你一定要去挑戰體能的極限?」
「我沒有要挑戰什麼體能極限,我只是希望在無助無能的時候有個目標讓動力具體一點。」
但也坦白說,現階段設定什麼目標,都是一個看不出有實現機會的野心,對此難免沮喪。當需要重新調整看待成長的心態時,便處於適應過程:一個失去原有目標和動力的生活該怎麼過。
「你現在的目標,就是知道自己的極限。」
現在的狀態完全無法允許超過極限,甚至還需要退階到比舒適圈還要無為基本的地方。
要放下「我都那麼努力了」的評斷,此時此刻「能夠」和「有機會做的」就已足夠。
不能再批判面對野心的無能,而需要接受無能;不能想超越,而需要臣服。
Photo source: 版主自攝於某個等待的時刻
退一步,海闊天空:懶一下,再尋出路。
延伸閱讀:定型心態與偽成長心態
X,看到自己以前寫的這篇,我真的是有「懶惰的孩子」的某些模式......orz
「懶惰的孩子,除非他的懶惰是對雙親或老師的直接打擊,否則他們幾乎都是野心勃勃,而又怕遭到失敗打擊的兒童。每個人對「成功」一字的了解都是不相同的,......有些人如果不能超過其他所有人,便認為自己被擊敗了。即使他們非常成功,如果有人比他們更好,他也會寢食難安。懶惰的兒子從未嚐過被擊敗的滋味,因為他從沒有面臨真正的考驗。他對眼前的問題總是盡量逃避,也不肯輕易和人一較長短。別人多少都會以為:假使他不是這麼懶的話,他一定能夠應付他的困難。他自己也在這種想法裡找到了護身之所。」(《自卑與超越,p.171》)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