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復健一路上我都被說髖關節前側、股四頭肌緊。顯見的缺失就會很想改善,念頭裡一直是「髖關節前側、股四頭肌緊」,於是想辦法按摩放鬆伸展,盡可能不要偷懶。

 

也一直有治療師和教練跟我說:也許從肌筋膜的觀點,你可以嘗試伸展胸椎、甚至是前頸肌肉,而不是硬拉髂肌、大腿前側;也許從拮抗的角度,你應該多練身體後側肌力,例如腿後肌群、臀肌、背肌。

 

從平衡的角度來看,這麼說一點也沒錯。我也乖乖排入訓練菜單,一邊默默觀察身體的改變。

 

最近幾個月,接二連三的貴人大提醒,讓我超級有感、超級反省,把身心觀念又往上提升到另一個層次,心態思維再轉變。

 

首先,治療師跟我說,受傷的往往都是最強的部位。這也意味著其他部分也許以前都不夠參與或做足自己的工作,導致右髖過度使用或被索求過度。所以,不要再認為,有傷的右髖是弱的。

 

接著某次治療時,中醫師跟我說:我一直想搞定右髖關節,但適可而止就好;我也需要去照顧其他部分,讓它們變強,來幫助我覺得弱的部分。

 

然後在一堂熱瑜珈課時,老師Joe的一句話,打開可能性。

 

他說:讓全身都來幫助你。

 

我們常常會糾結於一個顯而易見的缺點,執著於改善一個明顯不足的地方,例如,前彎時嫌腿後緊,後彎時嫌下背硬。

 

但與其只著眼於改善單點,不如讓身體多一點部位一起來幫忙,讓身體更多部位一起參與,不要覺得那跟它沒關係,或者覺得它不是重點。例如,在練習駱駝式或兔子式時,關注的重點應該是全身,每一節脊椎,甚至你的手、你的腳,都可以幫忙。

 

他說,身體很聰明,會互相幫忙,更多部位一起參與下,會有出乎意料的效果。你會發現身體能做的比你想像的多。

 

沒多久,我看到Jon Kabat-Zinn的一段話:「(人只要還在呼吸)你身上『沒問題』的地方一定比『有問題』的多,儘管你覺得自己『問題很大』。」

 

現在我深深感恩,一路上一直有貴人不斷提醒我、照顧我、給我各種方法和支持。

 

讓全身都來幫助你,想你做得到的事,而不是你做不到的事。

arrow
arrow

    vibrant2narra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