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igestion system.jpg

photo source: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26750

 

腸胃不好算是一直以來的體質標籤,前幾週有好幾天都需要靠胃藥撐一下,不管吃多吃少,都有腸脹氣的感覺。

 

我知道本人是個農夫胃,就是那種早上應該要吃早餐、中午應該要吃午餐、晚上應該要吃晚餐的那種,而且需要吃米飯。只要該吃的時候沒吃,不是情緒差,就是胃痛,或者大暴食。

 

人偏偏有時候就是要逆天自找苦吃。

 

覺得運動不夠想要吃少一點:中午只喝精力湯或果昔,下午胃痛;晚上只喝豆漿,睡覺胃痛。

 

覺得早餐吃很多,沒有饑餓感,中餐拖到三點才吃,胃痛。

 

自找的。

 

這篇文章說,在未時(下午1-3點),最好要「吃完午餐」。

 

從吃午餐開始,經過牙齒的咀嚼和胃部的初步消化,需要一定的時間。如果要在小腸開始工作時吸收營養,就要在下午1點之前吃完午餐。所以,將午餐時間定在12點半,有利於營養的吸收。

 

沒有好好咀嚼,胃就辛苦;胃有問題,腸就累了。

 

再者飲食的代謝是個複雜的過程,需要神經、內臟、腺體、肌肉、脂肪各種組織相互協調。如果這個系統變得很混亂,代謝的效率就會變差。

 

小腸可說是力量的來源,當它有好的運作,就能幫助身體妥善分類整體所需的營養,讓該被滋養的部位得到它需要的營養和能量。規律的能量攝入,有助長期健康。

 

我的小腸說,吃東西可不可以不要那麼有壓力?

 

時間的壓力?擔心變胖的壓力?擔心吃到引起發炎食物的壓力?跟不喜歡的人一起吃飯的壓力?

 

然後我的十二指腸跟胃膽管胰管交接處似乎經常緊繃,所以是消化液不好流進去的意思還是消化液的量不夠,總之對小腸的功能有所影響。

 

上了神經系統的課之後更加感覺不能不好好對待腸胃,因為它可是第二個腦,它有自己的神經系統,不需要聽大腦指揮,腸道的神經元比脊髓上的還要多,每天每天接收傳遞非常多訊息,無比忙碌啊~

 

所以,腸胃道也需要好好保養,沒事不要出難題挑戰它,最好讓它依著自然的生物節奏來運作比較好~

 

中醫說,胃的問題要解決,三分在治,七分靠養,就是一個自我管理的課題。

 

既然是農夫的胃,第一就要按時吃飯,尊重生理時鐘的運作。第二,好好吃飯,要心懷感恩專心吃,覺得食物真美味,慢慢咀嚼享受,讓腸胃不僅接收到營養能量的滋養,也獲得情緒上的滿足。

 

經過調整,胃腸大致舒服多了。偶爾幾天在準時餵食的狀況下還是痛.......胃藥,要備啊~

(顯示可能有壓力存在,那個訊息要說不說的.....)

 

身體總是會用各種方式不斷遞送提醒。還是老話一句:傾聽尊重與生俱來的身體和它的自然運作之道。

 

參考資料: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71265

https://www.scimonth.com.tw/tw/article/show.aspx?num=1867&tags=%E5%A4%A7%E8%85%A6&page=1

arrow
arrow

    vibrant2narra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