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source: http://sports.ltn.com.tw/news/breakingnews/2526918
只要已經貫徹自己,不管結果如何,盡情地哭完之後,就可以擦乾眼淚,然後抬頭挺胸。
Photo source: http://sports.ltn.com.tw/news/breakingnews/2526918
只要已經貫徹自己,不管結果如何,盡情地哭完之後,就可以擦乾眼淚,然後抬頭挺胸。
現代人對自我中心有褒義,原因是有太多迷失在外在制約、人云亦云、無法堅持立場、欠缺獨立思考能力的人。因此,會聽到他人的評論:「很羨慕你知道自己要什麼,不為外在趨向所動」、「你敢在他面前講這種話,覺得你能堅持自己的觀點和立場很不簡單」、「佩服你能規律運動、控制飲食、保養自己」之類的。
姑且不論是否是真的讚美或正面評價,我經常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為自己貌似具有「自我中心」解釋:
說詞一,「我只是比較自私」(相對於那種願意為他人付出貢獻的)。
猶記去年年底的一堂有關「正念」(mindfulness)線上課程學習,大大挑戰跨領域結構抽象概念的能力。我以爲歷經這個學習,自己的思考力有提升,於是一個月前又挑戰了另一堂跨領域的課程,有關「佛教」與「現代心理學」。
課程大綱看似簡要、課題有趣,總共也只有兩次作業和互評,以為自己可以應付得來。
老師的口條清楚,教課結構明確。針對抽象的宗教概念,他能夠列舉生活化淺顯易懂的例子幫助帶入情境(如:要講欲和苦,就舉很想吃甜甜圈之類的例子)。針對心理學研究結果,他能夠清楚說明實驗方法、結果和詮釋,不需煩惱過多研究方法與數據分析的細節。同時,他能夠清楚區分內容上的觀點出自何處(什麼是佛陀在佛經上說的,什麼是後世的研究者說的,什麼是他自己說的等等)並且提出相關批判意見,幫助學生看到完整的面貌。他也會預留「不懂、不同意」的空間,讓學生自己繼續推敲辯證。
工作關係有不少寫個案的機會。
個案大多是為了幫助客戶快速接觸不同的時空的情境難題,在有限的研討時間內學習處理困境的心態手法和教戰守則,利用相對生動貼近現實的素材,提高後續實務應用的機會。
一直以來,我以為個案設定是我的強項之一,因為幾乎都得到客戶的回應「你就像我們肚子裡的蛔蟲ㄧ樣,超寫實。」他們每每在角色扮演的演練中無比入戲,且自然投射更多實際場景發生的形形色色,讓個案更加活生生(與血淋淋)。這實在是工作的樂子之一。
「我認為每個人身上都有衝突的力量,如果我們能夠找出克服矛盾與衝突的平衡點,就會有所進展。若可以聰明地評估矛盾的觀點,克服矛盾,新的想法自然就會出現;因此矛盾本身還不壞,它可能是更多發展的基礎。除非它失去控制,被暴力地表達出來,才變得具有破壞性。」
- 達賴喇嘛
在東京完成出差任務後,本來預計到大阪京都放風一下。
平日沒有看電視習慣,週一起床隨機轉開電視,便看到大阪地震的消息。六級地震可不是開玩笑的,震央只有10km深,且是垂直式的,電視台的鏡頭下,整個搖晃得厲害。沒多久內政部長官和安倍都出面回應。
第一條確認的事項是,沒有海嘯的疑慮。然後是一系列交通狀況的回報,主要路線都處於停駛,車站等待的人群眾多,枯坐在火車裡的乘客冷靜以待,補眠、吃早餐、打電話,接著陸續被引導出車廂,不管車是停在半途鐵軌、高架橋還是隧道裡,乘客都有秩序跟隨指示離開,彷彿一切都在掌握之中。